你的位置:辉煌优配_网上实盘炒股_在线股票配资详情 > 辉煌优配 >

证券投资系统 农业科技特派员走进英德,探索县域产业融合化发展新路径

证券投资系统 农业科技特派员走进英德,探索县域产业融合化发展新路径

本届顶科论坛延续标志性的“三大会”主架构,将于10月26日召开三场全天候的大型论坛。今年将首次开设“物质科学大会”,通过聚焦能源、材料科技的前沿研发与创新应用,探讨物质科学对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联合主席将由2012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得主米夏埃尔·格雷策尔(Michael Grätzel)和2015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杨培东(Peidong Yang)共同担任。

8月15日,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加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展示和推广力度”和省委“1310”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作用,在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工作部王莹的带领下,农业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走进清远英德市,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当地县域产业麻竹笋,开展全产业链调研工作。

调研组先后走进西牛麻竹产业示范基地、小湾村西牛麻竹笋合作社纯建收购点、英德华笋食品有限公司等,在了解麻竹笋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技术需求的同时,现场解决种植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前往英德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座谈交流。

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

农业科技特派员不只是技术的传播者,还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今年初,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乡村振兴专班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千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精准对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暨百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农业科技特派员要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向产前延伸、向产后拓展,支撑和服务全产业链发展。

“本次我们来到英德,针对县域重点特色产业开展全产业链调研,也是希望能够有效整合好各方资源,实现全链条需求精准对接,为当地产业提供更加科学的服务。”王莹说,“围绕英德麻竹笋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以市场为导向,把我们的农业技术推广、科技支撑的优势融入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当中。”

据了解,英德作为我国麻竹笋的主产区,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其盛产的麻竹笋品质尤佳,被誉为“蔬中第一珍”“岭南山珍”,先后荣获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麻竹笋之乡”等荣誉。“只要有块山岭地,将竹苗种下去就可以了,亩投入不到1000元。”英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奕业说。

较低的投入,稳定的收益,让麻竹笋成为英德老百姓最爱种植的作物之一。

据了解,2022年,清远市把西牛麻竹笋及英德红茶列为五大百亿产业,2023年和2024年春季,英德市多次动员和组织全市领导干部引领全民掀起植竹热潮,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扩大种植面积20多万亩。截至目前,英德市麻竹笋总种植面积达86万亩,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竹笋产业综合总产值达40亿元。

英德麻竹笋俨然成为富民一方的特色产业。但同时,李奕业也坦言,虽然英德种植规模大、产量高,但是受制于品种体系不完善,加工装备和技术落后等因素,英德麻竹笋产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我们90%以上的产品都是以原材料的形式,运往其它产区。产量虽高,但利润都没留在本地。”李奕业说。

“英德麻竹笋品种体系不完善,也导致了产量、品质的参差不齐。”英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林柏桂介绍,目前英德也在与省农业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基因测定,希望能够完善品种体系,从而打造出适合英德麻竹笋产业发展的最佳品种。

调研组一行深入产区了解当地种植情况。

广东大西牛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农村乡土专家)陈肯锐表示,目前英德麻竹笋的加工还是以初加工为主,机械和人才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其它产区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陈肯锐说,“整个竹笋产业都偏向于一产,由于整体规模不是很大,科研院所很少有针对的机械,技术生产体系也基本全靠当地农户几十年的摸索。”

对此,针对当地提出的生产、加工、营销方面的问题,调研组系统地进行了解答。王莹建议,当地可组织牵头成立县域麻竹笋产业化联合体,由县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乡土专家等服务力量共同发起组成,积极吸纳种植、加工、销售到品牌建设主要经营主体为成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促进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系统降低产业生产和运营的成本。同时,结合英德即将建立的英德市麻竹笋研究院,可以将其打造成为集基因育种、技术攻关、人才培育、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广东省南方名牌农产品推进中心主任郑有为建议,当地可以绘制一个系统的采购导图,这样能够让采购商了解当地产业布局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定点采购。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彭健也提出了通过建立冷藏体系来延长麻竹笋存储时间的建议,一方面可以实现错峰上市,提升产品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集中上市时带来的加工压力。品种选择上,建议采用多品种、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根据用途的不同,选种不同的品种。如鲜食可选种口感好、纤维短的品种;加工可选种笋形好,易切片的品种。

麻竹笋加工产品。

目前麻竹笋的保鲜方式包括腌制、烟熏或制成酸笋等,针对当地提出的麻竹笋速冻方面的需求,彭健提出了不同的速冻模式,并对成本进行分析。彭健表示,麻竹笋属于大宗农产品,基于成本考量,将速冻作为加工原料的保存方式也不现实。“可以试着建一条中等规模的生产线,走差异化路线,这是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笋制品加工和冷冻保鲜方面,建议与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这是节约成本,提高产品价值的有效途径。”

精准对接服务需求,解决当下生产难题

当前正是英德麻竹笋采收的季节,在小湾村西牛麻竹笋合作社纯建收购点,村民在紧张地对竹笋进行分拣、称重。

据了解,近两年,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之今年天气十分有利于麻竹笋生长,麻竹笋丰产时间高度集中,整体产量呈大幅增长,英德市今年的鲜笋产量预计将增长20%,接近150万吨,有望在五大百亿产业中率先突破百亿产值。 

小湾村西牛麻竹笋合作社纯建收购点分拣现场。

西牛镇党委副书记赖奕进介绍,目前麻竹笋的食用方式、方法更加多样,比如有鲜笋、酸笋和笋干等。每年的收笋季,全国许多大货车汇集于此,载走数以吨计的西牛麻竹笋。

广东“农友圈”是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倾力打造的一个公益性线上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粤农技”微信小程序,旨在通过“数字化+精准化”服务模式,为全省农业生产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农技需求服务。

据悉,截至今年7月,“农友圈”平台累计开展服务登记22350次,服务里程达28.6万公里,服务31200人次,其中,线上线下解决生产技术需求共8466项(次)。调研组调研同时,也在着力推动“农友圈”能结合英德麻竹笋等产业,成为英德农户解决生产问题的服务平台。 

“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开展“农友圈”农技需求对接服务。

当天下午,调研组一行来到小湾村西牛麻竹笋合作社纯建收购点。针对“农友圈”上农户提出的,处理鲜笋机械装备能否有提升空间,增效节本等问题。彭健指出,在笋丝生产加工方面,目前企业只是两台自动的切丝机,且使用年限较长自动化程度较低,建议改造升级成自动定位型,减少人工摆放笋圈,同时可以增加物料提升机等相关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

针对农户提出的麻竹笋进一步节本提高单产的问题,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谭卫军建议,降低种植密度到15株每亩,同时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降低人工投入。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优化,当地的种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专家组建议当地政府把这些技术进行系统的试验总结梳理,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技术体系。

通过“农友圈”线上解决农户需求。

据悉,本次调研采取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的方式开展。一是实地查看英德市麻竹笋产业的种植、加工、流通、销售情况,听取相关参与主体对于麻竹笋产业技术需求;二是召开座谈会。与英德市农业农村局、清远市县农技推广机构、相关麻竹笋产业参与主体进行交流座谈,深入了解有关情况。

下一步,调研组专家团队将根据当地产业需求情况,形成一份完善的调研报告,为农业科技特派员进一步开展全产业链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同时,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也将组织引导当地农业科技特派员用好“农友圈”,做好精准对接服务工作,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任亚航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