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销售较快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96亿元,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1%。1至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3222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与1至9月份持平;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漫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23 年 3 月,时任阿里集团"一把手"的张勇启动了阿里"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将阿里拆分成" 1+6+N "结构。其中六个业务集团为: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
3 个月后,吴泳铭确认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 CEO,9 月吴泳铭强调"用户为先、AI 驱动"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两大战略重心。
时隔一年后,2024 年 11 月 21 日,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发布内部邮件,宣布整合国内和海外电商,成立电商事业群。蒋凡也将回归,担任电商事业群 CEO,向吴泳铭汇报。
而这其中极容易被漏掉的一个信息是,在 2023 年 7 月 21 日,阿里巴巴发布了 2023 年财报。财报显示,彼时,菜鸟集团 CEO 万霖、国际数字商业集团 CEO 蒋凡已成为阿里巴巴的合伙人。
正是这两个人,在一年后联袂打开阿里电商的新局面。
进退之间
国际数字商业从作为独立的集团板块诞生,到了再次藏身于新的电商事业群之中,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2021 年底,张勇宣布将速卖通、阿里国际站、东南亚电商平台 Lazada、土耳其电商平台 Trendyol、南亚电商平台 Daraz 等都划入了"海外数字商业板块(GDC,Global Digital Commerce)",由蒋凡统管。
之后 2023 年,阿里海外数字商业板块演变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以下简称"阿里国际"),成为阿里六大业务板块之一。
这期间,阿里国际走过一段"狂飙"之路,日前公布的阿里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的财报显示,阿里国际当季营收 316.72 亿元,仅次于淘天集团的 990 亿元,高于云智能集团的 296 亿元和菜鸟集团的 246 亿元。
对比 2021 年底第四季度,当时对应的阿里国际商业板块营收为 164.5 亿元。
也就是过去两年多,阿里国际单季营收翻了一番。这期间蒋凡带领阿里国际超越云智能集团、菜鸟等一众兄弟,成为营收规模排名第二的板块。
增速方面也颇为可观,2024 年第三季度,阿里国际以 29% 的收入增速遥遥领先,远高于淘天集团 1% 的增速和菜鸟 8%、云智能 7% 的增速。
而这除了跟大环境相关,也跟阿里国际的策略息息相关。时代周报记者此前从内部人士了解到,跟 SHEIN、TEMU、TIKTOK 等平台不同,阿里的国际贸易起步较早,策略是不会 ALL IN 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有差别地进入不同市场,且在不同市场采用不用策略。
比如在深耕东南亚 Lazada 在就已经今年 7 月 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转正,实现盈利。此前,Lazada 泰国已在 2022 年盈利,成为最早盈利的国家。
据悉,Lazada CEO 董铮在内部讲话中表示,此次的盈利证明了 Lazada 商业策略的有效,公司将在可持续运营模式下,持续增加对东南亚市场的投入。
区别于其他平台以小件包裹为主的模式,阿里国际依托菜鸟平台,错开竞争优势也会同时走大件商品,包括一些大型的机械和家居家具类产品,这在某种程度上让阿里国际建立了自己的壁垒。
与此同时,蒋凡带领的阿里国际也在在万霖带领的菜鸟助力下,不断吃到跨境的红利。
阿里最新的财报就提到,阿里国际强劲的表现由跨境业务增长带动,尤其是速卖通 Choice 业务,"速卖通和菜鸟跨境物流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加了速卖通的竞争力,平均履约时长环比显著缩短。"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阿里在这个节点整合国内与海外电商,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竞争压力变大,如今电商竞争白热化,拼多多、抖音电商发展势头迅猛。通过整合国内外电商,能集中资源提升竞争力,优化供应链与物流以降本增效,也便于统一调配资源,打造强势全球电商品牌与生态。
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阿里目前的优势是已经形成全局性闭环,拥有知名品牌与海量用户及数据,可精准营销;技术实力强,如阿里云支撑业务,菜鸟物流保障配送;业务生态多元化,金融、云计算等与电商协同,如支付宝助力交易。但仍面对不少挑战挑战,比如受竞争冲击,份额缩水;面临监管政策承压较大;消费者需求多变,对商品品质、售后、社交电商等要求日益严苛,需不断创新应对。"
分合之计
其实这次合并,某种程度上也暗喻了吴泳铭对电商未来应对之策。
在邮件中,吴泳铭提到,"中国和全球的电商业态都在进入新的时代,全球化的供应链能力、履约能力与消费者服务能力,将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
在吴泳铭看来,这已经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决定未来的因素包括供应链能力、履约能力和消费者服务能力。
阿里在国内电商市场耕耘多年,其供应链能力几乎毋庸置疑。而阿里国际的成长某种意义上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23 年阿里国际站发布的"十大数字化外贸产业带"中就涵盖了义乌小商品、永康保温杯、威海渔具、汕头澄海玩具、佛山建材、广州汽车配件、长三角包装印刷等传统外贸产业带,也有深圳新能源、山东机械等新兴外贸产业带。
如今阿里国际借力菜鸟,履约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今年 9 月 9 日,菜鸟就表示通过增资的方式收购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递四方 5.95% 的股权,收购完成后持股 50.95% 的权益,实现控股。
服务方面,在过去一年,阿里的国内和海外电商也做了大量融合。
从今年 8 月开始,淘宝就在香港试点服饰包邮。10 月 1 日起要把香港变成包邮区, 覆盖 3C 数码、家居收纳、运动娱乐、化妆护肤等热门品类。
之前香港用户线上购物的痛点之一包括邮费贵,退货难等。针对痛点,淘宝首先是降邮费,设定" 99 元包邮"的优惠,具体操作上,消费者只要购买带有" HK ¥ 99 包邮"标签的商品满 99 元,即可享包邮到香港自提点或自提柜服务,免付跨境到香港段的运费。
此外淘宝还推出跨境退货服务,用户只要购买了带有"支持香港退货"标签的商品,就可在香港菜鸟自提网点退回,商品将会退回给内地商家仓库。
据了解,这个项目背后正是国内的淘宝负责招商,海外电商负责物流和消费者运营,这也可能也是淘宝国内外电商合并前的一次练兵。
在此之前,淘宝还针对服饰类商家推出了"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向符合条件的商家收取相应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费,用于实现境外买家跨境包邮,项目首期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亚洲地区,具体包邮门槛从 49 到 199 不等。
而这个服务能力可能也不仅仅是针对消费者,也包括商家,吴泳铭在邮件中就强调要"激发多年沉淀的能力,服务好国内和全球消费者,同时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同步拓展国内及海外市场"。
而这其中,推动以 AI 为动力的生产力革命,完善 AI 基础设施和配套支撑体系就是阿里的手段之一。
此前就有淘宝跨境商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阿里的 AI 工具已经为商家赋能,特别是对进入小语种国家友好。
11 月 3 日,阿里国际就面向日本市场发布了全新的跨境电商应用" TAO ",上架超过 300 万种商品,涵盖服装配饰、室内家具、户外露营、宠物用品、烹饪器具及办公用品等多个品类。官方表示今后还计划进一步扩充商品的数量和类别。
在 11 月 21 日的邮件中,吴泳铭也提到,电商业务和 AI 科技是集团最关键的发展方向。AI 方面,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坚持开源开放,在 toB 和 toC 领域持续的投入 AI 的产品研发,把握住 AI 时代的机遇。
而过去两年,不少跨境电商平台依托国内制造能力、供应链和物流基础在海外搭建较为成熟的履约能力、用户运营能力。
张孝荣表示,国内外平台分开运营的优势在于可针对不同市场制定精准策略,如拼多多与 TEMU 能依国内外市场特性运营,且可减少内部因市场差异产生的协调成本。劣势是易造成资源分散,无法全球统筹优化,且品牌形象难在全球统一塑造。
而整合运营的优势在于能整合共享供应链、物流等资源,像阿里整合后可共用物流降成本,也利于打造全球统一且有影响力的品牌。劣势则是要面临不同市场的复杂情况,内部协调复杂,且因兼顾多市场策略灵活性受限。
后续阿里合并整合的风会不会吹到其他平台还要拭目以待如何在股市加杠杆。